从“极客玩具”到“大众创造工具”,拓竹领航消费级3D打印崛起_IB科技资讯

从“极客玩具”到“大众创造工具”,拓竹领航消费级3D打印崛起

2025-11-06 18:41      IT产业网


  近日,苹果公司正在招聘增材制造(3D打印)领域专家,此前同一职位曾于年初2月5日开放过。该岗位主要负责开发与优化金属增材制造工艺,利用3D打印系统及粉末冶金等技术,支持合金开发与产品设计,并推动从概念到量产的转化。

从“极客玩具”到“大众创造工具”,拓竹领航消费级3D打印崛起

  因为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3C赛道,“更轻、更薄、更集成”已成为折叠手机、智能手表、TWS耳机等产品的共同需求。可设计越极致,制造就越吃力。正如设计师想在中框里塞进更多传感器,想让结构无缝过渡,可工艺团队却无奈摇头道:“这个厚度无法注塑,CNC也加工不出来”,最终不得不被搁浅。不过,正所谓“当设计走到极限,制造就不能再妥协”,越来越多3C企业开始关注并采纳3D打印技术,当然苹果也不例外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3D打印并非新事物。2000年前后,工业级3D打印技术就已问世,但由于设备昂贵、材料稀缺,它长期只服务于科研院所和实验室的原型制造。转机出现在2005年,英国巴斯大学学者Adrian Bowyer发起了开源3D打印机项目RepRap,它是人类历史上首台能够“自我复制”的机器,同时也促进了桌面级3D打印机的广泛普及。此后2009年,MakerBot、Prusa Research等公司基于RepRap架构推出“开箱即用”的桌面打印机,把价格拉低到千元级,进一步点燃了3D打印的全球化开源浪潮。

  到了2013年,国内工程师和创客开始借鉴海外方案,掀起了中国3D打印的“第一次春天”。彼时的深圳、杭州、上海更是相继出现光尔沃、闪铸科技、Raise3D、创想三维等企业,资本与公众的热情也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涨。但好景不长,随着早期机型良莠不齐,打印精度远不如工业级设备,消费者的新鲜感也逐渐消耗殆尽。

  时间转折在2020年,以陶冶博士为核心的工程师团队创立拓竹科技,带着“最后一次做大事”的决心重塑桌面3D打印。今年,拓竹CTO高修峰罕见在公开演讲中透露“团队天天翻看Facebook、YouTube、Reddit的论坛帖子观测用户行为”,发现:Machine(机器)、Model(模型)、Material(耗材)存在三位一体的闭环模式,缺一不可。再后来,经过22个月的艰苦研发、40次产品迭代以及700多次严格测试,拓竹在2022年发布的首款产品——X1系列3D打印机问世,其在打印速度、易用性和集成化方面带来显著提升,被认为是3D打印的“iPhone时刻”。

海报生成中...

分享到微博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分享到微信
一键复制
标题链接已成功复制

最新新闻

热门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