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19 13:23 IB科技资讯
近日,国内光伏产业在高纯石英砂技术应用领域迎来重要发展契机。随着安徽威克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下游石英坩埚厂商在 “掺铝” 工艺应用中的技术探讨推进,行业聚焦材料创新与产业链协同,为光伏关键材料性能优化及产业化衔接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,助力我国光伏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再迈坚实一步。
技术创新显成效:“掺铝” 工艺解锁石英砂性能新潜力
在光伏高纯石英砂制造领域,金属杂质管控向来是行业重点,而光伏坩埚的特殊应用需求,推动着材料技术不断突破。行业专家指出,铝元素在光伏坩埚用砂中并非传统认知里的 “杂质”,而是通过 “功能化改性” 提升材料性能的关键要素。其核心原理在于铝氧键键能高于硅氧键,适量引入可显著增强石英坩埚的高温结构稳定性,为光伏坩埚使用寿命延长提供有力支撑。
我国现行标准明确光伏坩埚外层砂铝含量限值为 20ppm,为 “掺铝” 工艺规范应用提供了明确依据。国际研究也为该工艺的科学性提供了权威支撑 ——2024 年挪威石英公司与挪威科技大学在《RSC Advances》发表的研究显示,20ppm 左右的铝添加量可使石英玻璃高温粘度达到峰值,同时通过形成氧空位有效阻碍方石英结晶,进一步验证了 “掺铝” 工艺在提升材料性能上的积极作用,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科学参考。
产业链协同探方向:共建验证体系破解产业化衔接难题
此次行业对 “掺铝” 工艺的深入探讨,也让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业内人士表示,石英坩埚质量受砂料品质、拉晶用多晶硅纯度、热场系统稳定性、温度与真空度控制精度等多重因素影响,需全产业链共同参与,才能实现材料性能与生产应用的精准匹配。事实上,行业实践早已证明,光伏坩埚用砂并非铝含量越低越好,而是需要在性能与风险间找到最佳平衡点,这一平衡的探索离不开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协作。
基于此,行业专家积极建言,应构建覆盖小试、中试到量产的全流程验证标准,明确各阶段技术指标与测试方法,确保新材料、新工艺在产业化过程中稳步推进。同时,建立 “材料 - 工艺 - 设备” 联动的产业链技术协作机制至关重要。“最佳铝掺杂量” 的确定,需要砂厂与坩埚企业通过联合实验共同摸索,这种协作还应延伸至设备厂商、生产企业等各环节,形成全链条技术验证体系,为材料创新落地提供制度保障。
产业升级启新程:以协同创新筑牢新能源材料根基
作为光伏产业的稀缺战略资源,高纯石英砂的提纯加工技术一直是行业攻克的重点。我国湖北、江苏、安徽等地已发现优质石英矿资源,虽在高端产品领域仍需突破关键技术瓶颈,但此次 “掺铝” 工艺的技术探讨,为行业技术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。通过标准共建、风险共治,材料创新正逐步成为光伏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当前,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已居全球前列,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,更需夯实产业化衔接的制度基础。此次行业对 “掺铝” 工艺的深入研究与探讨,不仅为高纯石英砂技术优化提供了新思路,更推动产业链形成了 “科学验证、协同合作” 的发展共识。未来,随着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,我国光伏产业将在关键材料领域持续突破,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材料根基,为全球光伏技术进步贡献中国力量。
海报生成中...